处暑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,预示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到来。处暑的特征是天气开始逐渐凉爽,炎热的夏季正逐渐退去。人们为了迎接秋天,会在处暑时节进行各种活动,共享着夏日的狂欢。
处暑的特征和人们的活动
处暑节气的特点
1.秋老虎
秋老虎发生在24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,属短期回热天气。一般发生在8月-9月之间,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中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,但又向北抬,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“老妇夏”天气,北美人称之为“印第安夏”天气。
2.气温降低
处暑节气气温下降明显,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,太阳辐射减弱;昼夜温差加大,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,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、肠胃炎、感冒等疾病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,蒙古冷高压开始小露锋芒。
3.雷暴活动
雷暴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。它不及炎夏那般活跃,主要集中在华南、西南和华西地区,此区域地区的人群出门前要看好天气预报,预防淋雨。
4.秋高气爽
在冷高压的控制下,形成下沉的、干燥的冷空气。处暑期间,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。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,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。处暑过后,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,如果空气干燥,会带来刮风天气。
处暑节气的风俗
1.开渔节
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,每年处暑期间,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,欢送渔民出海,期盼渔业丰收。还有各种仪式和文化经贸活动。
2.吃鸭子
老鸭味甘性凉,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。处暑这天,老北京人都会去处暑吃百合鸭,像烤鸭、白切鸭、荷叶鸭、百合鸭、啤酒鸭等等,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能防治“秋燥”。
3.祭祀迎秋
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,俗称“作七月半”或“中元节”。在古时候,民间认为自己的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,所以有了祭祖的习俗。另外,处暑之后,秋意渐浓,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,正是出行游玩的好季节,故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。
4.放河灯
河灯也叫"荷花灯”,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。在水中放河灯,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。任其漂流,悼念逝者,祈保平安。